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描写古代宴会跳舞的句子100字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译文:衣袖舞动掀起香风,衣香体香飘散不已。纤细柔软的身姿亭亭玉立,像红莲摇曳在秋雾里。躯体和双臂缓缓舞动,像轻云刚被风吹出山谷,又豫请风徐起时柔嫩的柳条,低拂池水将影儿映进水里。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3、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4、国王年衰亦好色,口中念念喊美姬。

5、慢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

6、这种礼俗,在《马可。波罗行纪》中有记述,即当皇帝传呼饮酒时,庞大的乐队起鼓奏乐,其他在场的人都匍匐在地上,等到陛下饮完后停止音乐,其他人起身,高高擎起酒杯饮用。宫廷美食有蒙古八珍,是指:醍醐,这是从牛乳中反复提炼出来的精华;夤沆,即麋(獐)的幼盖;野驼蹄,与鱼翅、熊掌齐名;驼乳糜,是用驼乳调和的粥,对治疗痞疾有很好的疗效;鹿唇,又有犴达犴唇,也是一种珍奇野味;天鹅炙,即烤天鹅;紫玉浆,指西域葡萄酒;玄玉浆,即马奶。

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8、高祖时沿用隋朝的九部乐。太宗定乐为十部,即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乐队规模很大,中外乐器和乐曲竞相争辉。其后,乐又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坐部伎有六种乐,演奏时坐于堂上,立部伎有八种乐,演奏时立于堂下。唐玄宗本人也是一个音乐家,他曾选坐部伎子弟三百人和宫女数百人,在梨园教以音声,称为“皇帝梨园弟子”,反映了当时音乐的盛况。

9、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

10、王宫宴上有美酒,陛下要看霓裳舞。

11、这八种都是元代珍贵的食品和饮料,由宫廷专职御用厨师特制,有时是作为皇帝奖赏给大臣、贵族的一种赐品,类似于“满汉全席”。当然,最能代表元代饮食习惯的当推“肥羊法酒”。法酒,是元代独具特色的葡萄酒和哈剌基酒。肥羊,制作方法多样,是他们的拿手好戏,经过名厨们的烹炒调制,香美可口。

12、舞转回红袖,歌愁敛翠钿。满堂开照曜,分座俨婵娟。

13、唐朝在融合国内各民族乐舞的特点和吸收外来乐舞养份的基础上,创造了风格多样、优美和谐的中国民族乐舞。

14、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15、形容女子舞姿美丽的唯美诗句

16、绝世千金宴会上跳舞第十五集

17、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18、水龙吟

19、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20、袅袅腰疑折,褰褰袖欲飞。雾轻红踯躅,风艳紫蔷薇。——张祜《舞》

21、美丽的脸庞,娇美的眉毛,舞者身材苗条而且丰腴,身穿金线绣就的图案十分华贵的罗纱衣。回环转动裙子,挥舞起袖子,仿佛满眼都是雪花在飞舞,左右旋动的身影好像是一股卷动的旋风。

22、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23、杯深不觉琉璃滑,贪看六幺花十八。

2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25、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26、五、《剑器》是唐代流传比较广泛的属健舞类的表演性舞蹈,为女子戎装的独舞。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记述了他观看这个舞蹈所给他的感受:“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从诗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这个舞有跳跃,有回旋,有变化,进退迅速,起止爽脆,节奏鲜明;或突然而来,或戛然而止,动如崩雷闪电,惊人心魄,止如江海波平,清光凝练。”

27、中国古代舞蹈之掌上舞

28、庆祝聚会圆满结束的经典诗词

29、七、《踏谣娘》是唐代盛行的民间歌舞戏,据崔令钦《教坊记》载:“北齐有人姓苏,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殴其妻。妻衔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夫着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谣和来!踏谣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以其称冤,故言苦。及至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我们从这个记载中,可以知道《踏谣娘》是根据北齐时的真人真事编演的一部具有讽刺性质的歌舞小戏,有不同的性格人物,有一定的矛盾冲突,编演者有鲜明的情感爱憎态度和思想倾向。据传,这个歌舞戏,在宫廷宴会中上演,民间艺人在街头也表演,由此鲜明说明它是一出很受广大欢迎的雅俗共赏的歌舞小戏。

30、唤来美女膝上坐,群臣皆羞满殿宇。

31、《长恨歌》——唐代白居易

32、唐代的乐舞活动也渗透于社会的各阶层,上至宫廷,下至庶民百姓,在节庆和宴饮中,乐舞表演都是不可或缺的。

33、遏云歌响清,回雪舞腰轻。——李商隐《歌舞》

34、火光扑朔迷离,目光起伏于尘埃之间,随着天地之声飞旋,掠过了地狱的火焰,触摸到天堂的羽翼。

3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6、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37、高堂满地红氍毹,试舞一曲天下无。

38、舞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骚。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

39、素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罢,断魂流水。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欲唤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帘半掩,明乱坠。月影凄迷,露华零落,小阑谁倚。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

40、译文:美人们旋转舞动时如莲花开放,世上长眼睛的人都应该没有见过。高大的厅堂中,地上铺满了红地毯,舞者试着踏着节拍舞蹈了一曲。这曲舞是从胡人中流传入中原地区的,大家见了十分惊奇而且赞叹不已。

4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42、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李群玉《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

43、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44、闺蜜在我空间留言说,就算有一天我变得讨厌她,她都不会离开我。

45、据说是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所创。赵飞燕名宜主,汉成帝皇后,善歌舞,由于体态瘦削轻盈,据说能“掌上舞”,故称“飞燕”。

46、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47、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48、罗裙轻曼缓缓转,广袖悠然飘飘举。其中一女姿色好,二八年龄正花期。

49、见不到你的时候,心里有好多话想和你说。你在身边时,觉得静静的靠着你,即使不说话,也很好。

50、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51、素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罢,断魂流水。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欲唤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帘半掩,明珰乱坠。月影凄迷,露华零落,小阑谁倚。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

52、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53、上古为月弥大肆操办了月弥的十万大寿,月弥让芜浣替她招呼上宴会上的众神,自己则带着上古前往桃渊林,在得知上古依旧心系白玦之时,月弥将白玦近千年来的情况告诉上古,白玦近千年来只会出现在正式场合,且每次她遇到白玦时,白玦总是神色极差。听此,上古便知道了白玦千年来一直神识离体进九幽助她,神识离体损耗极大,白玦却愿为她做到如此,她当下便抛了月弥前来长渊殿。白玦并不在殿中,上古在殿中看到了当年白玦修好的那只风筝,且她也从红日那里知晓了白玦近千年来对她的付出。

54、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舞蹈遗产,古代著名的舞蹈作品很多,这里只选几个有代表性的舞蹈作介绍。

55、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56、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57、四美具,二难并。

58、此曲胡人传入汉,诸客见之惊且叹。

59、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60、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描写古代宴会跳舞的句子100字

61、《千古玦尘》中上古和月弥在朝圣殿跳舞是第六集。

62、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6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64、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65、腕弱复低举,身轻由回纵。——萧衍《咏舞诗》

66、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67、它是木质银裹漆瓮,高一丈七尺,可贮酒五十余石。皇子和其他皇亲国戚在右边,座位比较低,他们的头和皇帝的脚成水平线,以示臣服。其他诸王、那颜(即当时的千户首领和其他贵族大臣)等人的座位就更低了,而大部分贵族则坐在大殿地毡上进餐。

68、女儿替孤饮一杯,女悲王乐沾沾喜。忽然女子起身立,怒斥君王太无理!

69、这些在一般宴会中表演的小型舞蹈,按其动作特征和风格,可分为“健舞”和“软舞”。

70、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71、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

72、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73、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74、采莲舞

7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76、《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宋代晏殊

77、六、《胡旋舞》唐代时从康国传来的民间舞,舞蹈旋转为主,故名胡旋舞。白居易所作《胡旋女》诗,生动地描写了这个舞蹈的特色:“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旋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胡旋女的舞蹈动作和姿态以及她的内心情感都和伴奏的音乐旋律、节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她旋转时双袖举起,轻如雪花飘摇,又像蓬草迎风转舞。她的旋转,时而左,时而右,好像永不知疲劳。在千万个旋转动作中,都难以分辨出脸面和身体。旋转的速度,似乎都要超过飞奔的车轮和疾徐的旋风。

78、中国古代舞蹈之惊鸿舞

79、一、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祭祀:兵舞、帗舞、羽舞、皇舞  巫礼:兵舞、帗舞。  驱疫  教育:小舞有《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和《人舞》。  贵族子弟舞《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  宴享:弓矢舞  鲁国雅舞:《象箫》、《南龠》舞,  二、两汉时期  1、雅乐舞:主要用于祭祀  2、俗乐舞:  郊祭乐舞、兵法乐舞、朝贺宴乐  舞四夷之乐:  东夷之乐执矛舞  西南夷之乐执羽舞  西夷之乐执戟舞  北夷之乐执干舞(兵舞)  (1)武舞  剑舞  棍舞  刀舞  干舞  戚舞  (2)文舞  长袖折腰舞  掌上舞  盘鼓舞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宫廷舞:  (1)清商乐舞是汉民族传统民间乐舞的称谓。  《白纻舞》  《大垂手》舞,  《明君》舞、  《巴渝舞》、  《公莫舞》、  《铎舞》、  《鞞舞》等。  (2)胡舞主要指西北少数民族的舞蹈。  《天竺乐》是印度传来的乐舞,  《龟兹乐》是来自新疆龟兹一带的乐舞。  四、大唐时期(上)  宴享宫廷舞  九部伎、十部伎、坐部伎、立部伎、健舞、软舞、大曲、歌舞戏、百戏  (“十部之伎于庭,以备中外。一曰燕乐伎,二曰清乐伎(亦名“清商乐“),三曰西凉伎,四曰天竺伎,五曰高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安国伎,八曰疏勒伎,九曰康国伎,十曰高昌伎。”)、  燕乐:四部乐舞:《破阵乐》、《庆善乐》、《景云乐》、《承天乐》。  清乐:《白纻舞》、《巴渝舞》、《拂舞》、《前溪舞》、《鞞舞》。  西凉乐:代表舞蹈是《狮子舞》。  天竺乐:佛教乐舞。  康国乐:又称“胡旋舞”,是疾转如风的转圈舞。  立部伎中的《安乐》:城舞  《太平乐》:五方师子舞  《破阵舞》  《庆善舞》  五、大唐时期(下)  1、“健舞”  《剑器舞》  《胡旋舞》  《胡腾舞》  《柘枝舞》  2、“软舞”  《绿腰舞》  《春莺啭》  3、唐代大曲,又称“法曲”,属宴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散序,以器乐演奏为主;  (二)中序(拍序、歌头),以歌唱为主;  (三)破,是全曲的高潮,以舞蹈为主。  著名的大曲有《霓裳羽衣舞》、《踏金莲》、《玉树后庭花》等。  4、民间俗乐舞:  《大面》(《兰陵王入阵曲》)  《拨头》  《踏摇娘》  5、崇仙舞蹈:  《四方菩萨舞》  《五方狮子舞》  《天竺乐》  《云韶乐》  6、队舞:  如《菩萨蛮队舞》和《叹百年队舞》。  六、两宋时期  队舞:分为“小儿队”和“女弟子队”,每类又分为十个独立的队舞。  大曲歌舞:《太清舞》、《渔父舞》、《花舞》、《剑舞》  七、元明时期  1、赞佛乐舞《十六天魔舞》  《昂鸾缩鹤之舞》  2、仍采用“文舞”和“武舞”两类。  3、明代雅乐舞:用九奏三舞,三舞为《平定天下之舞》、《抚安四夷之舞》、《车书会同之舞》。九奏之后,用队舞结束宴会。舞队有《诸国来朝之舞》、《长生队之舞》等。  4、明代宫廷舞蹈见于明代的一些刻本插图中,比如《唐诗艳逸品》中的独舞者,《太妃全传》中的梅妃的“惊鸿舞”等。  八、满清时期  1、清代宫廷舞  干戚曰武功之舞  羽龠曰文德之舞  祭祀初献以武舞  亚献终献以文舞  2、队舞乐:庆隆舞(蟒式舞玛克式舞)世德舞德胜舞  瓦尔喀部乐:东部少数民族(属于女真之一)乐舞  朝鲜乐:  蒙古乐  回部乐  番子乐:藏族乐舞  廓尔喀部乐:今尼泊尔乐舞  缅甸国乐  安南国乐:手执采扇而舞

80、轻灵的脚尖舞步使女演员象一片羽毛,一朵浮云,一个洁白透明不愿驻足大地的精灵。

81、译文:绿裙罗带伴娇飞,舞罢双双垂。尊前美酒入红唇,染就香腮红云。贪看歌舞人入迷,酒盈金杯,不知滑欲坠。

8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83、译文:宴席上她唱着前后阕重叠的歌词,歌声如鸣玉一般。随后,她随着入破的急促曲拍,舞动腰肢,红裙飞旋,使人应接不暇。

84、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85、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86、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87、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88、第十一集。

89、玄舞势随风散复收,歌声似磬韵还幽。千回赴节填词处,娇眼如波入鬓流。

90、《玉楼春·西湖南北烟波阔》——宋代欧阳修

91、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92、宴飨有固定的程序和规则,首先宣读一段成吉思汗的札撒(蒙古语,义为法令、法度),站在左阶拿拍板的侍从抑扬顿挫念一声“斡脱”(意思是请喝、请用),站在右阶的人拿酒觞随即附和一声“打弼”。

93、三、《盘鼓舞》(又名《七盘舞》)是汉代具有较高技艺性的舞蹈,舞者在七个盘鼓上以不同的节奏,时而仰面折腰双脚踏鼓,时而腾空跃起,然后又跪倒在地,以足趾巧妙踏止盘鼓,身体作跌倒姿态摩击鼓面。敏捷的踏鼓动作,如飞行似的轻盈舞步,若俯若爷、时来时往的姿态和地位调度,与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表现了深邃的意境。

94、唐朝舞蹈分为健舞和软舞两种,舞时配以音乐。健舞姿势雄健,舞曲有剑器、胡旋、胡腾等。软舞姿势柔软,舞曲有凉州、回波乐、鸟夜啼等。当时,来自中亚的柘枝舞流行一时。盛唐时,流行由西凉传来的霓裳羽衣舞,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对此有所反映。但舞者服饰华丽无比,非宫廷豪家无法演出。

95、二、《灵星舞》(又名《象教田》)是汉代祭祀后稷的乐舞。由童男十六人表演,舞蹈表现了开垦、耕种、锄草、驱雀、收割、舂谷和扬糠等劳动的生活,以此来纪念和歌颂后稷教民种田的功劳。

96、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97、以元代整只羊的做法为例,一是将整只羊煮熟;二是烧烤,把羊放入一个被烧得通红的三尺高的炉子里,铺上柳条后再用土密封,待焖烤熟后食用,别有风味。

98、吕同老

99、乐声飘飘震殿堂,娇娥珊珊凑成曲。

100、最好的感情,找一个能够聊得来的伴。各种话题,永远说不完;重复的语言,也不觉得厌倦,幸福,就是有一个读懂你的人。

101、蒙古皇帝很重视宴飨,元代著名学者王恽说将当时国朝大事分为征伐、搜狩、宴飨三种。凡新皇帝即位、册立皇后和太子及各种大型节假日,都会在大明殿大摆筵席。大汗坐北朝南,皇后坐在他左边。在大汗面前有一个大酒海,蒙古语称为“秃速儿格”,这是蒙古帝王贵族宫帐门口盛酒等饮料及置杯皿的器具,是为宫殿宴会而特设的。

102、中国古代舞蹈之霓裳舞

103、一、《大武》是周代编创的歌颂武王伐纣获得胜利的乐舞作品,属《六舞》之一。共分为六段:(一)在一段击鼓声后,舞队从北面上场,舞者都手执武器,列队而立,以歌唱表现了武王伐纣的决心。(二)舞队两面有人振铎传达军令,舞队随即分两行,作激烈的击刺动作,边舞边进,表示已有灭商。(三)灭商后再向南进军。(四)表示南方的疆域已稳定。(五)舞队再分两行,表示周公在左,召公在右,协助周王统治。接着有条不紊地变化各种复杂的队形,形成整齐的队式后,舞者皆坐,作低势的静止场面,表示国家得到了很好治理。(六)舞队重新集合,排列整齐,表示对周王的崇敬。全舞结束。

104、炊烟轻飘秋水长,风敛暑气天渐凉,一缕思念随风扬,朋友真情暖心房。风轻云淡愿君赏,消尽烦忧心亮敞!

105、遥吟俯畅,逸兴遄飞。

106、《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唐代岑参

107、译文:骊山华清宫内玉宇琼楼高耸入云,清风过处仙乐飘向四面八方。轻歌曼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观看却百看不厌。

108、四、《东海黄公》是汉代具有一定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由两个人扮演的角抵戏,主要以动作来表现人和虎搏斗的故事。据《西京杂记》所载:“有东海人黄公,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蠃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

109、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110、“健舞”是指那些舞蹈动作风格健朗、豪爽的乐舞,著名的有《剑器舞》、《柘枝舞》、《胡旋舞》等。

111、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112、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113、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114、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白居易《胡旋女—戒近习也》

115、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116、即《霓裳羽衣舞》,曲李隆基所创,杨玉环主跳、相传,李隆基曾经梦见游月宫时,听到天上有仙乐奏曲,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仙女的歌声玄妙优美,跳舞的仙女舞姿翩翩。

117、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118、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晏殊《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119、“软舞”则舞姿优美柔婉,节奏舒缓,著名的有《春莺啭》和《绿腰》。

120、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121、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122、《赠张云容舞》——唐代杨玉环

123、回裾转袖若飞雪,左鋋右鋋生旋风。

3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