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哲学大道理句子精选68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拔苗助长

2、因地制宜

3、这是谐意梗。这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是唯识。我,非我,是名是我;我从哪里来,看你的累世;我到哪里去,看你的前世今生。

4、我是谁?

5、物质决定意识。“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不能不顾实际,盲目行事。

6、杯弓蛇影

7、白话译文、和谐才能生成万物、同一就不能发展。把不同的东西加以协调平衡叫做和谐、所以能丰富发展而使万物归于统一、如果把相同的东西相加、用尽了之后就完了。所以先王把土和金、木、水火相配合,而生成万物。

8、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说明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做力所能及的事。

9、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作了我能做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快乐。

10、一方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另一方面,如果秀木很秀,不仅不会倒于狂风暴雨中,而且能够庇护树林中的其他树木的话,那么秀木就值得我们的推崇和信仰。

11、你是谁?

12、如何更好地认识宇宙世界、并解决关于宇宙的问题。

13、儒家认为人的一生的去向和归宿就是尽力去做仁义道德的事。

14、你从哪里来?

15、引语出自《国语.郑语》。

16、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又是客观的。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既不会因为人们否认它、回避它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任意夸大或缩小它而改变。因此,我们要想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首先就必须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蔡桓候讳疾忌医,就非常生动表明了掩盖矛盾、回避矛盾的危害。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训,在现实生活中,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认真分析矛盾,妥善地解决矛盾。

17、这个故事说明,不从实出发的想法、欲望终归要消失。它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18、出处《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9、如何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并解决关于人类的问题。

20、一、唯物主义是:

21、告诉我们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因此我们必须辩证客观地去对待每一件事。我们既要勇于不断进取,敢于承担责任,努力做优秀的人才;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分寸,做事不能过于锋芒毕露,并且团结好各方力量,处理好人际关系,先进带后进,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人才,永远立于社会的不败之地。

22、相传,古代有个姓卢的书生,家境贫穷潦倒,却贪图享乐,官迷心窍。有一次,在旅店里道士吕翁给卢生一个枕头,并对他说:‘‘只要枕着它睡觉,一切就会称心如意。”当时旅店的人正熬黄粱(即小米粥),卢生便枕着吕翁给的枕头睡去。沉睡之中,他梦见自己被封官拜相,并娶了一个聪明美丽的妻子,从此儿孙绕膝,人丁兴旺,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卢生高兴极了,以致一惊而起,只见吕翁仍在身旁,锅中黄粱尚未煮熟,刚才只不过是作了一个短暂的美梦罢了。

23、我到哪里去?

24、量力而行对应的是"不要不自量力,高估自己";尽力而为对应是一种做事的态度,意谓“做什么事都要尽自己最大努力不要只是因为自己懒惰懈怠而耽误事,留下遗憾或造成什么损失”。所以我们应该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尽力而为"……哈哈哈

25、、天翻地覆

26、居安思危

27、是西周末年由史伯提出的一种关于世界起源的朴素辩证法观点,意思是指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和实生物”首先表达了矛盾对立的思想。矛盾双方共存才能生长出万物。

28、讳疾忌医

29、一、唯心主义三个问题:

30、在哲学上表现为新事物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前途是光明的。同时也说明任何一个优秀的超越一般的行为,都是要经历磨难的,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31、按图索骥

3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伯乐的儿子没有从实际出发,而是照搬书本,结果弄出了笑话。

33、“量力而行”对应的原理是“规律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对应的方法论是“想办法、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尽力而为”对应的原理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对应的方法论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总的来说即“发现和掌握客观规律,根据规律发生的条件和形式,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造福于人”。

哲学大道理句子精选68句

34、它启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5、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6、“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句话原出自三国魏人李康的《运命论》。意为: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到。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

37、围绕着关于生命终极问题的答案,就是哲学的终极目的。

38、如何更好地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人生的问题

39、人生三大哲学问题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40、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不断追求理想,实现理想,坚持到底的顽强精神。

41、这三个问题由谁提出的无从考究,而这个问题也是全人类想知道的问题,所以是谁提出来的也无关紧要了。

4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43、这是佛家的解释。儒家的解释,如我到哪里去?

44、刮骨疗毒:就是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特指历史上三国时期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后来也用刮骨疗毒比喻意志坚强的人。关羽曾经被乱箭所射中,贯穿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应当剖开手臂打开伤口,刮骨头除去毒素,这个隐患才可以除去。"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剖开它。

4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46、原文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47、一枕黄粱

4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与这一哲学思想相同的有:居安思危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居安思危这个成语也告诉我们,安逸的生活往往会让许多人丧失掉危难意识,当危难真正来临的时候,往往是没有能力去应对、解决它。因此,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我们应当学会未雨绸缪,做事情也要尽早做好打算、计划,时刻保持清醒的认知。

49、人生三大哲学问题是:我是谁?

50、量力而行: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尽力而为: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做“量力而行”对应的原理是“规律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对应的方法论是“想办法、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尽力而为”对应的原理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对应的方法论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总的来说即“发现和掌握客观规律,根据规律发生的条件和形式,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造福于人”。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1、三大终极问题每天都困扰着哲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的精神粮食,哲学的目的就是获得对世界的理解。

52、这是一个谐意梗。常用于这样的场合:我是谁?我便是产物,我从哪里来?。举个例子,这一刻你看到这条回答,你是点赞还是划走到底是由“谁”决定的,“自由意志”会说,当然是由“我自己”决定的,而这时候“决定论”会告诉你,你每一刻的所作所为都是由你的基因和你从前的经历决定的,你根本不是在做选择,从你出生的那一刻,就只是按照某种“惯性”在行动而已,比如现在你看这条视频是因为你拥有思辨天赋,读书时你就对哲学产生了兴趣,你以为“你能决定”你看不看么,其实你会不会看这条回答。

53、这个故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它启示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折问题,就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54、要到哪里去?

55、补充:

56、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7、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58、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倘若不去分析具体矛盾的不同特点,不管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搞一刀切,结果矛盾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会给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一心想做霸主的吴王,根据本国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搞战备,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充分体现。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基本的方法。

59、尽力而为: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做

60、我从哪里来?

61、居里夫人告诉我们科学的研究不能有半点虚假,也不能心浮气躁,否则永远无法踏进科学的殿堂。真正的学者是心怀就像宇宙一样宽广的。也只有具备这样的胸襟才能发现真正的道理,并且会真正的懂得真理的价值。

6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如果蔑视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不仅办不好事情,而且必然遭到失败。“揠苗助长”的故事就是对违背客观规律者的严重警告。我们应从中得到启发,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切记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63、乐极生悲的故事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这就是说,乐与悲,在一定条件下向它对立面转化。欢乐过了分,便会招致悲伤。它启示我们,要实现劣势向优势、失败向胜利、消极向积极等此类的转化,必须善于分析导致失败、劣势、错误和挫折的原因,吸取教训,并且在实际中加以改正。

64、乐极生悲

65、量力而行: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66、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反相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引语出自《国语.郑语》。是西周末年由史伯提出的一种关于世界起源的朴素辩证法观点、意思是指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

67、三大哲学问题,可分为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68、说明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如果割断联系就要受到惩罚。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8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