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扇子图片唯美古风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我理解的两把扇子扇着,就是用两把扇子扇风来驱赶热气。也就是说夏天的时候特别热,一个人用一把扇子扇风不管用还是热,所以他就一只手一把扇子两把扇子一起扇。在过去古代一般的都是有权有势的,比如皇上或者是高官厚禄的人有仆人伺候着,也会用两把扇子给扇风。

2、“折扇”是唐宋年间由朝鲜、如本传入中国的,古代称“聚头扇”或称为“撒扇”,还可称“折叠扇”。

3、就是很热,都拿起两把扇子在扇的意思

4、从目前考古资料看,现存明代宣德帝朱瞻基书写的大折扇子,是明成祖命工部自制折扇之后的实物。(《文物》1979年第3期)

5、汉代开始使用轻巧简便的竹扇,汉代以后又出现以竹为图框、以绫绢为扇面的纨扇。纨扇又名团扇,宜于书画,多以骨、玉、象牙等为柄,坠以流苏,显得珍贵尔雅,这种扇在我国流行千余年,特别为闺阁仕女所钟爱。

6、折扇的使用和收藏都很方便,至清代光绪年间,已经传入民间,据《知寒轩谭荟》记载,当时已经是“仆隶所持皆此物”了。

7、扇子的基本拿法: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手指捏住扇尾撑开扇子,可用大鱼际托住扇骨,固定扇子,无名指和小指可以翘起。

8、雉毛扇到唐朝改成了孔雀毛。据考古发现,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铜壶刻有一个仆人手执长柄扇替主人扇风的图案,这是目前发现较早的扇子形象。

9、清代的扇面画最为丰富,名家辈出,如石涛、八大山人、任伯年、吴昌硕等,都是画扇高手,因而此时的扇面画,风格流派异彩纷呈,蔚然大观。折扇发展到明代嘉靖年间,分为杭扇、苏扇、宁扇等流派,它们的艺术风格和制作手法各有特色。

10、折扇扇面呈半圆弧形上宽下窄向四处呈辐射状,因而在构图章法笔墨形象上都别具风韵,北宋始在折扇上题诗作画。明清以来文化人都喜欢在扇上舞文弄墨,使扇面书画艺术在中国大放异彩,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书面扇面虽幅不盈尺,花鸟虫鱼、山水仕女、人物故事、千姿百态,成为中国绘画中的一个专门艺术品种。

11、扇子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是装饰品。它以其价美物廉、方便实用、雅俗共赏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12、汉末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用动物尾毛做成的拂尘,谓之“毛扇”。而另一种以禽类羽毛制成的羽毛扇,质地洁白,毛绒柔软,轻飘舒适。

13、江西南城明代益宣王夫妇合葬墓出土四把折扇(《文物》1982年第8期)都是当时自制折扇的精品。

14、扇面书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为后人留下丰富多彩的墨宝和艺术珍品。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的明代谢缙所绘的《汀树钩船图》,是传世的明代最早一幅扇面画。

15、在商周时代,人们用雄雉鸡绚丽斑斓的长尾制成了“翟扇”,并出现了长柄的“雉扇”。扇此时成了帝王威仪的象征。

16、扇子品类比较多,按功能可以分为,舞蹈扇子,工艺扇子,实用扇子,绘画类扇子。

17、我国扇子之所以受人喜爱,除了可以扇风纳凉之外,还和扇子雅致精巧和扇面的书画艺术分不开。

18、先说说古代女子拿的扇子的手法是怎么来的,无论是在小说中还是电视剧上,只要有女子出场,一般都离不开一把扇子,她们喜欢拿着一把扇子。手中的扇子从早上摇到晚上,从夏天摇到了冬天,从年幼摇到年老,这是为什么呢?若是说夏天是为了纳凉,冬天摇扇又是怎么回事?

19、杭扇与杭州的龙井茶、丝绸并称“杭城三绝”,有多种形式的制作,其中又以黑纸扇最为著名,它以柿汁涂扇面,色泽乌黑,经久耐用,既可消暑又可遮阳。苏州的折扇以白纸扇为主,制作考究,工艺精良,杭扇、苏扇多以竹子为扇骨,以纸绢为扇面,雅致细腻,素有“苏。

20、零零一折扇,入骨情伤君可叹,相思不语君可念。一语成谶,天涯海角。挥赋五折扇。

21、竹子,仙鹤,梅花,山水

22、苏东坡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里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见宋朝人认为,儒将应该打扮为羽扇纶巾,那么,手里拿的自然是羽毛扇了。这句词写的是周瑜。不过,周瑜手里拿的不一定是羽毛扇,倒有可能是麈尾,样子像拂尘一样的东西。苏轼的词说明,宋代高雅男士是拿羽毛扇子的。其余团扇,折扇,也先后为古人所用。

23、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曾遇一卖扇子的老婆婆,她因扇子滞销而发愁,王羲之即兴为之题字,使得老婆婆的扇子大为畅销,一时传为佳话。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国家,并逐渐传入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

扇子图片唯美古风

24、三国时蜀相诸葛亮,足智多谋,风流倜傥,辅助刘备建立霸业,每每羽扇纶巾装束,羽扇常不离手,成了他身份和智慧的象征。自扇子传世以来,相关的传说趣闻多不胜数。

25、折扇方便实用,在民间中广为流传。戏曲中的书生,常常人手一把折扇,成了一种象征。

26、扇面画常用的题材有仕女、山水、花鸟鱼虫以及诗词书法艺术等。有时一把普遍的扇子,一经名家题诗作画而身价百倍。

27、竖直打扇:右手拿扇子,捏住扇骨,依靠扇子自身重力打开扇子,扇子竖直放在胸前或头顶;当扇子在头顶打开时,右手应经身体前、侧向上划圆上到头顶打开,扇子略向后拉,右肩膀打开。

28、此扇有的以檀香木制成,一扇在手,芬芳四溢,神思清爽,极具情调。大约在宋朝时出现了今日常见的折扇,因其可折叠,故又称折叠扇。

29、扇子,最早称“翣”,开初不是用它取凉,而是一种装饰品。在周代,王与后的车子都有“扇扇”,用来遮蔽风尘,叫“障扇”;后来的封建皇帝和高官出行的仪仗中,都有大障扇,以显示其威风。中国扇子发展经过3000年,中国盛产竹,扇子以竹制为最好。

30、折扇绘画题诗始于明代永乐间,扇面画使得扇子升华为另一种艺术形式,为历代收藏家所珍爱。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骚客在扇面上留下的题诗、书法和绘画,备受人们的珍爱和收藏,由此而繁衍出来的另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扇面书画。

31、古代扇子题词都是用折扇,其材质是绢帛或纸质

32、古代彩墨海洋扇子

33、江南地区以白鹅羽毛制成的羽扇最为著名,多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到了汉代,丝织业开始发展,出现了“纨扇”,因用洁白细绢制成,故又称之“绢扇”。

34、最早的雕工书画基本是由普通匠人完成,到最后文人也喜欢在扇子上写诗作画,从此扇子也就演变成艺术品,很多人也开始收集扇子,直到今天,收藏扇子一直在收藏界很热门。以檀香扇、火画扇、竹丝扇、绫绢扇最出名。

35、金玉丝线攒成坠,青色玉纱铺扇面,上好的檀香芊芊骨,素玉手儿轻轻展,似那仙蝶空中来,摇开万树千花香。

36、就是两把扇子一起都在扇着

37、制作除了用绢外,材料也可用绫、罗、纱等丝织品,又因其“团团如明月”,也称为“团扇”。此形式的扇子深受中国古代妇女青睐,作为一种主流而大为发展,它在结构和装饰上力求精致、华丽、情趣和小巧,外形上有椭圆、海棠、长方、曲线等形状。

38、北宋年间,折扇作贡品传入我国,但尚未广泛使用,至明清就相当兴盛,它易于携带,又有舒合之妙,成为文人雅士掌中物。扇骨有用象牙、玳瑁、檀香等名贵材料制成,扇面则分洒金、混金、捶金、涂香数种,有的还请能工巧匠在扇骨的面上精雕细刻,成为一件珍贵艺术品,一扇之价,值以百金。

39、扇子作为实用之物,以其轻薄而面积大的物理基础,夏天扇动能纳凉。有智慧的古人喜欢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装饰,于是扇子也慢慢的进化,扇柄扇骨上出现多种雕工,扇面施以书画,美观而又大方。

40、扇子在我国源远流长,据史书称:“黄帝作五明扇”,可谓早矣。西周羽制成“羽扇”已具有美学装饰功能。

41、它有时候甚至可以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中国民间流传的活佛济公的形象,惹人喜爱,它头戴破僧帽,衣衫褴褛,手持破蒲扇,疯疯癫癫,却爱济困解难,助人为乐,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42、唐人张彦元《历代名画记》载,名士杨修为曹操画扇,不小心掉了一个墨点,就顺势画成一只苍蝇,可见,至少在魏晋就流行扇上作画了。折扇其实源自日本,制造灵感得自蝙蝠翅膀的开合。

43、水平打扇:右手拿扇子,经身体前、侧拉到五位手位置,大拇指固定扇骨,食指和中指推开扇子,扇子水平打开,扇头朝下,放在身侧。

44、扇子精湛的工艺和传统书法诗词绘画的完美结合,两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真是妙趣横生,令人爱不释手。明代唐伯虎、文征明、沈周等人都喜在扇面上作画题诗。

45、折扇盛行于明代,明永乐年间,“朝鲜进撒扇,上喜其卷舒之便,命工部如是为之。”

46、扇子分有折扇、竹扇、绢扇、羽扇、葵扇和麦秆扇六大类。除了实用性外,作为一种艺术品,它汇集编织、雕刻、书画、刺绣等工艺技巧,也可作为戏曲、舞蹈、曲艺等表演艺术的道具。

47、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根源说起,中国的扇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与竹、佛教有着深不可测的关系,中国自古有制扇王国的称号。扇子在古代也叫做“摇风”、“凉友”。

48、扇子的历史源远流长,它可上溯到远古的虞舜时代,晋人的《古今注》中记载:“舜广开视听,求贤人自辅,作五明。”明人也有“舜始造扇”的记载,说明舜帝时就已经有扇子了。

8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