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古诗词赏析诵读【优选175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3、唐代:白居易

4、一、《秋词》【作者】刘禹锡【朝代】唐

5、满江红·写怀

6、朝代:宋代作者:岳飞

7、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通:阑)

9、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0、典雅,感受,春江花月夜!

11、《静夜思》

12、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13、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1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5、古诗词朗诵(2):

16、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8、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9、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一作:人间;尊通:樽)

2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22、最适合朗诵的古诗词苏轼

23、绝美的春江花月夜啊!鲜活的春江花月夜啊

24、《月下独酌(其一)》

25、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26、遍身的毛孔逐个张开饱和,羽翼渐渐丰满,思绪的门户飘满闪光的震撼!

27、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8、忍耐不住地迸放出情感的火花淌满胸怀,灼上金灿灿的赞叹,让我不禁提笔携案,作诗一首:

29、调皮的水流在月光的冷冻中平复下来,朦胧的江心静然升腾起一朵娇艳的莲花喷红了周围模糊的界地;面似铁色的江水又粉黛了半个天空。这两种刺眼的颜色寂寞而相互弥漫,汇合在水天一线,倏然膨胀为春的灵性。

30、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通:阑)

31、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3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33、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34、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35、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36、《钱塘湖春行》

3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8、雨霖铃·寒蝉凄切

39、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40、二、《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朝代】唐

41、宋·辛弃疾

42、唐代:李白

43、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44、宋代:苏轼

4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6、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度通:渡)

4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

48、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

4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50、朝代:宋代作者:陆游

5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52、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5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5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57、次北固山下

5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9、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四:《题西林壁》

60、“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地揭示出来了。

61、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6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63、作者:晏几道

64、朝代:宋代作者:秦观

65、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66、唐代:杜甫

67、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68、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69、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70、卜算子·咏梅

7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7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73、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74、登高杜甫

75、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76、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77、字的古诗词经典诵读是,

7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79、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80、三、念奴娇·赤壁怀古

8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82、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83、这一阵阵捉不住的恢弘与激昂荡涤在殷红的感情世界里,仿若乘舟轻行于性情温驯而黑暗披落的大江。逐渐,黑白味调点染上平静的色彩,气温氤氲成雾气,画面燃烧起来绚烂成一片深蓝。不!那要更深一点,是月光抚揉下汹涌翻滚的水流。

84、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三:《春望》

85、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86、赏析: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8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88、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89、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二:《钱塘湖春行》

90、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91、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9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93、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94、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95、诗词鉴赏:

96、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一作:偏向)

97、《武陵春·春晚》

98、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

99、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0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01、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102、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读者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103、《终南别业》唐王维

10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05、望月怀远

10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07、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8、《春望》

109、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一作:壮士;兰山缺一作:兰山阙)

110、《题西林壁》

11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112、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113、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五:《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14、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115、九、江城子

11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17、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118、宋代:辛弃疾

119、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六:《武陵春·春晚》

120、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2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23、八、一剪梅

12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25、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2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27、二、卜算子咏梅

128、毛泽东--沁园春《雪》

129、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30、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131、“自然流云呵作成,春江水暖袭月冷。皓光飞曲拈花绽,此夜溺睡琵琶鸣。金潮银波割弦紧,纡紫佩红染琴声。愿任酒色永不复,只为纯听乐动灵。”

132、念奴娇·赤壁怀古

133、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13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35、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136、六、雨霖铃

137、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138、朝代:宋代作者:柳永

139、一、满江红

140、轻盈地融入《春江花月夜》,像被紧紧缠绕在透明波动的细线里,它们丝丝缕缕飘摇在万籁俱寂的空气中,密不透风。跳动的乐符是起伏而花草缤纷的山丘,我却酣畅淋漓地穿梭在音乐国度柔软的怀抱里。面前仿佛是一位茕茕孑立的多情的调酒师,长衫灰袖,焙酝一坛千年流传的琼浆佳酿;又好象观赏一位华衣丽裳,纤肢细腰的妙龄少女,尽情舞蹈一份脍炙人口的漂亮与大方,让我不觉怦然心动。

141、鹊桥仙·纤云弄巧

142、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143、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14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地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145、十、青玉案·元夕

146、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147、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一作:强掳)

148、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149、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古诗文朗诵(2):

150、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51、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陆游【朝代】宋

152、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53、七、虞美人

154、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55、四、《潼关》【作者】谭嗣同【朝代】清代

156、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157、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15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59、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60、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161、宋代:李清照

16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6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4、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

165、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166、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167、五、鹊桥仙

168、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16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70、四、水调歌头

171、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172、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173、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74、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175、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读者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2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