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发生的故事分四层:

2、第三层是17至20段:写偷偷到后花园去玩,后花园的乐趣;

3、第二层是12至16段:写初次见先生,问先生怪哉是怎么一回事,没有得到答案;

4、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5、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仿佛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鲁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与伙伴一起捕鸟,虽然总捕不到很多;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气,当读书入神时,却没发现学生们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6、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7、作者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

8、本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鲁讯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快乐。百草园对年少鲁迅来说,是一个大的乐园,有长妈妈讲的神秘的美女蛇故事,雪天捕鸟的快乐情景。而三味书屋与其不大相同,它对鲁迅既枯燥又快乐,童年是多么的新鲜与好奇!令人神往。

9、百年前,他们生逢乱世,但仍有人心向光明,百年后,我们身处太平盛世,浮躁的社会有,有很少人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呢?愿我们在这浮华中永远保持自我,拾起那份纯真,永远有一颗童心。那份率真与美好,虽终将逝去,但却永远珍藏在我的心中,永不褪色!

10、如今,田野上了造起了楼房,而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中,因此感受不到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却仍旧向往着,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读过文章后有了许多感动。虽然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乱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11、百草园这个荒原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不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气,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这儿了。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12、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的回忆,鲁迅先生回忆了百草园的生活,它是乐园,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三味书是作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那里的生活很枯燥,但也有乐趣。枯燥的是教学制度和教学内容,对老师他还是很尊敬的。

13、从这些文章中都可以看到,鲁迅先生是非常喜欢读书的,他爱书如命,把书本当做自己最好的礼物,从而能够变得如此的优秀。

14、鲁迅在百草园有着快乐的童年,在那里鲁迅可以捉蜈蚣,拔何首乌,按斑蝥,吃桑椹,冬天可以在雪地里捕鸟,还可以听长妈妈讲故事。但在三味书屋读书,读书是乏味的,都是些艰涩难懂的文章,老师也不那么友好,不准学生问书以外的问题,但偶尔也有空闲去书屋后折腊梅花,捉苍蝇喂蚂蚁这些短暂的快乐!

1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房》选自《朝花夕拾》,是作者鲁讯在颠沛流离的乱世中,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所以写了一些回忆旧事的文章来排除苦闷,寻求慰藉。

16、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17、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得美好回忆。

18、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小叔小时候读书的段经历,那得精力写得非常精彩,每天去给父亲买药,迟到遍在桌子上,可乐一个早那段捉麻雀的描写更为精彩做个东次的先后,莹莹让人读后让人读后禁不住喝彩,毕竟是文学大师,让我们缅怀鲁迅先生

19、我们的一生也要像鲁迅先生一样。热爱学习,热爱读书。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够不断的进步。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够变得非常优秀。

20、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文章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着。回忆起我的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小时候,在田野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花一会儿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

21、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22、第四层是21至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以及趁先生读书入神时描画儿。

23、“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结构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书屋虽然是所典型的封建私塾,但作者鲁迅立意并不在于批判。这篇散文题目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点出了创作的本意和内容,即叙写自己从有“无限乐趣”的“乐园”到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的过程和心程。

2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描绘景物由远及近、由高到低、自静而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内的景色写得清晰,生动,富有感情的色彩,不由得让人对百草园心声向往之情。我读着读着,好像被带进了散文里面去了。

25、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特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26、第一层是10和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书屋的特点以及先生的为人;

27、本文通过记叙童年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地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28、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因为它充满着神秘与自由感。这章主要记叙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自己儿时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儿童天真幼稚和欢乐的心理。

29、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30、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不同的两个世界。一个是自由自在没有烦恼和顾虑充满童趣的乐园,一个则“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然而,即使是在这"最严厉的私塾"中,也未能压制住童年的作者不灭的本性,对颇有些迂腐的老先生带着几分调皮的调侃,带着几分纯真的宽容,并没有与先生势不两立恨得牙痒痒。

22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