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古诗图画怎么画
1、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仿写十里荷花翠点红,石桥村舍杨柳风。霸王贵胄今安在,江山依旧图画中。
2、宋苏东坡称“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谓“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然而王维的诗意,却又无处不渗透着禅理。为此可以不问四时,在《袁安卧雪图》中,把雪与芭蕉同置一处,画中禅意,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假如雪里芭蕉含蕴什么‘禅理’,那无非像井底红尘、山头碧浪等等。传世的《雪溪图》,图下方一座木拱桥将观者引入白皑皑一片冰雪世界,树木凋零,人烟稀少,小溪的两岸有茅屋四五间,溪中有一叶篷船,有船夫撑篙而行。情景冷漠萧瑟。画家用墨色染溪水,以映衬两岸之白雪,坡石有渍染似无勾皴,仿若身临其境。
3、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仿写梅花未谢迎春开,金翅妖娆东风来。柳絮无根摇摇起,苏堤碧色不须栽。
4、诗词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在诗词中,疏利于写大景,密利于写小景;在词、曲中,婉约者较密;豪放者较疏。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四句,也是深得疏密之妙。前两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写环境,一写时间,可谓疏朗简洁;后两句却写到“明月”、“青松”、“月光”、“清泉”、“石头”、“水花”,意象十分丰富;一疏显得宏阔,一密显出清幽,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5、这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6、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了诗人们许多创作的灵感,他们常常将事物的动、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生,动静互衬。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以动写静,花落、月出、山鸟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7、半师半友半知己,半慕半尊半倾心。
8、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仿写佳人戏秋千,袖招彩蝶随。隔墙人不见,笑语随风来。仿写都是我自己写的哦。不知道好不好,楼主看着用吧。
9、眼前有一座山,但是看不到人影,言外之意,除了看不到人,其他的景物大致是可以看到的:竹林、小溪、山石、树木,不见人的原因是树林太过茂密,才看不到人,这一句,诗人调动的,是人的视觉系统,是绘画角度的。
10、“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认为,在王维的诗画作品中,诗中有画的境象,画中有诗的意味,诗与画皆达到情景交融。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潜移默化地渗透了他的绘画思想,充满了“诗中有画”的境界。同时,他首创了中国山水画中优美独特的“禅境”表现,能以诗意入画,又能以画表现诗意.
11、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为例向我们阐释何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从第一句中读者便可于脑海中形成一幅雨后秋山图,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第二句更是以“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烘托出山中的幽谧之境,在第三句中又描述了洗衣归来的浣女在竹林间嬉笑玩闹,出航打渔的扁舟划破层层莲叶的场面,为这幅清幽静谧的图景增添动态感。《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写闲、“夜静春山空”,写静、“月出惊山鸟”,写动、“时鸣春山中”,写声。没用任何绘画技巧,但在中国人眼中它仍能出画。因为它符合中国画的审美特征。中国画创作中没有相应的形象思维方式。王维诗中的画是合乎中国文人精神、迎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的画,而不是具有空间色彩透视等视觉效果的景色如画的画。
12、探君归来步缓慢,来步缓慢醉梦微。
1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4、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及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
15、只有“空山”才能显示出山林的宁静幽深,或者只有“空山”才更显出诗人的寂寞与孤单。此诗又写“空山”,既是空山,就该是除了山啥也没有了,是空廓虚无的,但诗人着重强调了这里的“空山”主要是“不见人”。
16、字的4句话,这就是“顶针诗”。
17、醉梦微醒鸡报晓,醒鸡报晓探君归。
1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9、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唐.王维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仿写银壶栖金箭,花幔掩红颜。露冷蝶无梦,风寒烛有烟。蝉鸣深夜静,蛙鼓半天繁。朝朝待尺素,萧郎可平安。
20、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21、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2、点染,是国画的术语。原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后来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面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自己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愁”的主旨。
23、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凝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24、唐代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释义:如此美的景色,只能用颜料勾勒出来,画上题诗,寄送给不在身边的好友。
25、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仿写伴花敲棋子,山静水有声。风来访杨柳,飒飒满山中.
26、半水半山半竹林,半俗半雅半红尘。
27、王维还精于绘画。他能将诗歌与绘画相互沟通,更以水墨山水为人称许。所作破墨山水,笔迹劲爽,“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由此可见其绘画技艺之不凡。
28、半醒半迷半率直,半痴半醉半天真。
29、唐代韦庄,《金陵图》。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释义:谁说画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事,只不过是那些画家为了迎合当权者的心态而不画伤心图而已。
30、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
31、唐郎士元,《柏林寺南望》。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释义:雨后初晴,山色青翠,白云悠悠飘荡。眺望西南,四五青峰,更加郁郁葱葱,犹若刚刚画成。
32、唐代高蟾,《金陵晚望》。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释义:这世上有无数的丹青圣手,可都画不出内心的伤感。
33、唐代温庭筠,《清明日》。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释义:清明日的清晨,清蛾飞舞,色彩斑斓,犹如在画扇中一样。桃树满园,桃花和郁金花竞相开放,红遍了田野。
3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5、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暇想和绵长的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诗人的情感表达得强烈而飘逸。
36、(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8、浓淡在绘画中,主要指色彩的深浅、明暗。后来用于文学创作,主要指语言的色彩。浓者,重笔浓彩,绚丽;淡者,素笔淡写,不尚雕饰。浓淡相互映衬,可以收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金陵的壮丽秋景,用了“似练”、“翠峰”、“残阳”、“彩舟云淡”等,语言色彩华美;下片叹六朝竞逐豪华,吊古伤今,语言素淡;以浓衬淡,服务于政治家睹今鉴古的深远思虑。
39、这首诗就是把绘画艺术之美和音乐艺术之美融为一炉,把浪漫的艺术想象和清静的禅理之宗汇成一体,创造出优美意境的一个典范。
40、空山意思是空旷的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