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屈原小学生必背古诗端午优选117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明朝端午浴芳兰。

2、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3、唐•李隆基

4、《菩萨蛮》(宋·陈与义)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5、【唐】卢肇

6、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7、长⼤了我才知道,⼈们端午节吃粽⼦,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屈原。

8、这是一篇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还介绍了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的由来,表达了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9、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10、一年级端午节古诗十首:

11、《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2、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13、包茅曾责贡,香草自持纫。

14、餔糟更遣从流俗,渔父由来亦不仁。

15、sòngdàizhānglěi。

16、译文: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17、千载留遗恨,大名垂古今

18、《端午》[唐]

19、出自唐代文秀的《端午》

20、苏轼的《浣溪沙·端午》

2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2、【篇一】小学一年级关于端午节的诗歌(一)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二)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三)雄黄酒,洒庭户,小孩。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2、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3、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4、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

23、《已酉端午》(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24、《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25、《浣溪沙•端午》

26、外婆包的粽⼦⼗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粽和鱼⾁粽。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蓝粽⼦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27、《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28、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29、guówángshēnyǔnjīnhéyǒu,zhǐliúlísāozàishìjiān。

30、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1、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

32、05感遇二十五首其七(宋·张耒)

33、五月五日(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02宣州杂诗二十首其一十五五言律诗 押真韵

3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35、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36、佳人相见一千年。

37、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38、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39、《渔家傲》(宋·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40、千年洛阳客,作赋不无讥。

41、héduānwǔ

42、轻汗微微透碧纨,

43、《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经历惋惜不已。

44、一池碧萍催夏忙,子规声里倩麦黄。不见山头青杏绿,煮粽遥祭汨罗江。

4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46、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47、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48、灵均岂愿沉,深意实在兹。

49、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50、jìngdùshēnbēiqiānzǎiyuān,zhōnghúnyīqùjùnénghuán。

51、江水奔千里,端阳祭楚贤。忠魂烁青史,万载赤心妍。

52、(宋)张耒楚国茫茫尽醉人,独醒惟有一灵均。

53、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54、求索精神千载扬,文人爱国梦空黄。汨罗江水无名罪,楚帝荒唐有史章。

5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6、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57、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58、流香涨腻满晴川。

59、又至端午节,似闻屈子吟。

60、《端午六幺令·天中节》(宋·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61、(宋·梅尧臣)

62、如皆轻合散,是与涂人夷。

63、宋•苏轼

64、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65、宋代·张耒

66、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

67、信谗多见逐,伐国岂无仁。

68、《和端午》

69、谓当弃之去,览德乃下之。

70、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71、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72、应该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端午粽》

73、《乙卯重五诗》(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74、⼀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锅粽⼦,盼着我们回去。

75、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76、五月五日舞端阳,千古屈子投汨江。龙舟竞渡投香粽,天悲地泣染艾香。

77、小符斜挂绿云鬟。

78、出自宋代赵蕃的《端午三首》

79、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80、屈子行江畔,昭王问水滨。

81、世俗焉能容义士,楚王更不识忠臣。九歌冤曲惊风雨,一部离骚泣鬼神。

82、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83、粽⼦是⽤青青的箬⽵叶包的,⾥⾯裹着⽩⽩的糯⽶,中间有⼀颗红红的枣。外婆⼀掀锅盖,煮熟的粽⼦就飘出⼀股清⾹来。剥开粽叶,咬⼀⼝粽⼦,真是⼜黏⼜甜。

84、怀王弃屈子,憔悴楚江湄。

85、《端午日》殷尧藩〔唐代〕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86、《七律 端午》(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87、唐•杨巨源

88、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89、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90、终然葬鱼腹,终古耀文词。

91、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92、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端午》

93、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94、【小学端午节的诗句大全】

95、莽苍山川在,渔歌属野人。

96、彩线轻缠红玉臂,

97、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98、释义: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99、出自唐代李隆基的《端午》

100、傅怀终泣死,何亦拳拳为。

101、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102、唐代·文秀

103、条脱闲揎系五丝。――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04、、《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05、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106、《端午》

107、03和端午(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04屈原七言绝句 押真韵

108、国破身死如今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109、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110、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⒒鹘诶足巽伲�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G鬣动,�E�X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111、《浣溪沙·端午》苏轼〔宋代〕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1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113、《竞渡诗》

114、君臣本大伦,当以恩义持。

115、《谢人送粽》

116、屈原塔宋.苏轼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117、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215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