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尚书64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些散文,用某代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李学勤先生指出:“《尚书》本为古代《历书》,是我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然而,由于真正的《尚书》命运多舛,两千多年来,我国学术界一直对传世的古文《尚书》存在真伪之争。传统观点认为: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今本伪《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2、御使中丞[正二品],其下有监察御使[正三品]十数名,督察御使[从三品]百余名,再之下便是各地的行查使[从四品]

3、成帝置尚书五人,秩六百石,分掌三公曹、常侍曹、二千石曹、户曹、主客曹,职权始重。

4、御使分为:

5、从品级上来说,尚书可是一个正二品或从一品的官职,这可是有实权的大官呢。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实行六部制,分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的行政长官称之为尚书,是一个帝国官僚阶级的首脑人物,位高权重,绝对算得上位及人臣的级别了。

6、因为《尚书》是我国最古的皇室文集,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而“尚书”的释义有:

7、吏部:又称天官,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

8、尚书这个职位始于隧朝,唐朝正式设立六部尚书,唐宋两朝都设有尚书。

9、刑部:又称秋官,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

10、《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11、【尚书】官名。

12、隋、唐正三品。

13、尚即执掌之义。原名《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公之于众的(古代)皇室文献”。所以,将它改称为“尚书”很贴近符合它记载的内容概括。

14、解密的皇家文档;

15、尚书本来是少府属官,掌管朝臣的奏章及文书,而到汉武帝又宦官担任,后及东汉开始,尚书令就成了统等一切政令的政府首脑,对皇帝负责,而到魏晋,成为了事实上丞相。明朝废除。

16、佚失无存。2、名亡实存。3、为今本一部。4、后人增广。5、后人修改。6、经过重编。7、合编成卷。8、篇章单行。9、异本并存。10、改换文字。

17、六部尚书

18、尚书是中国古代政府高级官员称谓,它开始于秦朝,明朝废除,而到了清朝的时期,吏、工、刑、礼、兵等六部的最高长官称为尚书。

19、清未增设外务、邮传等部,主官亦称尚书。

20、战国时亦作掌书,齐、秦均置。

21、它还保存了我国上古时代思想和文化发展的材料,为思想史、文化史的研究者所重视。

22、《尚书·大禹谟》记载十六个字的中华心法,其内容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与灵魂。

23、尚书在各个朝代的设置不同,权限不同。

24、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梅赜从原先的28篇中析出5篇)、伪《古文尚书》25篇。

25、尚书(从一品)、左右侍郎(正二品)、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从五品)、主事(正六品)以及堂主事、司务、笔帖式、七品小京官等

26、《尚书》反映了商、周王朝由建立到巩固到兴盛的全过程,是研究商和西周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的极其重要的资料。如《尧典》记载着尧、舜、禹的“禅让”故事,反映了原始公社制度权位继承情;《禹贡》是我国最早的历史地理文献;《盘庚》记述商朝迁都的情况。但《尚书》是政治文件汇编,内容上各篇互相独立而缺乏内在联系,加之又无明确的时间记载顺序,这就为研究古代史的人留下了很多的困难。

27、户部:又称地官,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货币、官员俸禄、财政收支等事务;

28、但拋开文字的障碍不谈,在情感的表达上,其实是朴素而简要的。由于发表那些言辞的人,地位都很高,言语之间,具有居高临下的自信。对于后人来说,古奥是一种特殊的美感,质朴自信,又显示出征服的力度。

29、自汉初以来,有今文、古文两种不同的传本。《汉书·艺文志》说:"《尚书》原有100篇,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焚书令》,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人们称之为《今文尚书》。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30、它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功课,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31、秦及汉初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称"六尚"。

32、后尚书台改名尚书省,曹改称部,列曹(各部)尚书遂为贵官。

33、《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文章汇编。其中殷商和周初的部分,所用语言同秦汉时的古汉语已有很大不同,加以年代久远、传写讹误,十分艰涩难读。韩愈谓之“周浩殷盘,佶屈聱牙”(《进学解》)。

34、武帝时,因系近臣,地位渐高。

35、《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36、从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开始,其经书地位就从未动摇。

37、保管皇家文档的官员、可以调阅皇家档案文书的最高级长官;

38、因此,《尚书》里的文章受到很高的推崇。汉代《尚书大传》引子夏语,谓之“昭昭如日月之代明,离离若参辰之错行”,也是有感于此吧。不过,这里大概也有崇古的心理作怪。

39、《尚书》于儒家经典中最为古老,也最难懂。从语言文字而言,韩愈、朱熹等人已明白承认它的一些篇章“佶屈聱牙”“已不可解”。而从思想内容而言,其所记多为上古帝王的为治“心法”,因而为后世学者追溯“道统”“治统”的主要凭借。唐代刘知几对《尚书》评价甚高,认为《尚书》是“七经之冠冕,百氏之襟袖。凡学者必先精此书,次览群籍。”(《史通》卷四《断限》

40、《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41、尚书,正二品左、右侍郎正三品

42、《尚书》是儒家经典文献之一,也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的汇编。《尚书》所保存的商、周时期的诰、誓等材料,是历史学家研究先秦史不可或缺的依据,其中的一些述古之作,由于写作时代较早而具有极高价值。

43、礼部:又称春官,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礼、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等;

44、工部:又称冬官,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45、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

46、秦属少府,为低级官员,在殿中主发布文书。

47、东汉政悉归尚书台,各曹尚书地位更见重要,其主客尚书令至成为总揽事权的贵官。

48、明正二品。

49、《尚书》相传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选出100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实际上西汉学者用二十八宿比喻伏生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尚书》百篇之说乃后起。

50、尚书,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章奏。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又称中书令),汉成帝改用士人。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道脑。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唐初秦王李世民曾任其职,后不复置,故唐代尚书省长官仅为左右仆射。宋代为亲王及使相兼官,班次在太师上,非实职。明废

51、宣统三年,始改尚书为大臣。

52、李学勤先生一再强调:“史料不是只用真假来判断,而是有可行性高低的问题。”因为研究先发现的大量简帛书籍,与现存古书相对比,不难看到,在古书的产生和传流过程中,有以下多种情形值得注意:

53、六部分工各不同

54、隋以后尚书为六部长官。

55、汉灵帝任梁鹄为选部尚书,始用曹名。

56、分别为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

57、时尚书分掌各曹,官名只称尚书,不冠以某曹名义。

58、《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59、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以及伪《古文尚书》25篇。

60、魏有五曹,晋增为六曹。

61、“总的说来,除了少数经籍早已被立于学官,或有官本之外,古籍一般都要经过较大的改动变化,才能定型。”

62、清人孙星衍作《尚书今古文注疏》,广泛汲取前人考订成果,将篇目重新厘定为29卷,大抵恢复了汉代《尚书》传本的面貌。《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

63、兵部:又称夏官,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驿站等事务;

64、各部的长官称“尚书”,副长官称“侍郎”。

197143